欧盟框架计划(Framework Programme 简称FP)是欧盟为加强国与国之间科研合作而专门制订的。
《中国-欧盟科技合作协议》签订后,欧盟框架计划全面向中国敞开。根据项目的种类,中国单位由欧洲委员会或者中国科技部提供配套资金,欧盟国家由欧洲委员会提供资金。现在执行的第六框架计划简称FP6。FP6是多国合作性项目。在一个项目中,各个合作伙伴承担不同的任务,如:实验,测量,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应用测试,用户调研,生产方法等等。一个项目要求至少有3个不同的欧盟成员国或协约国参与。常见项目有如下特征:1)合作者6-12名,职能上具有互补性,至少由4个国家组成;2)总体规模200-1000万欧元;3)项目周期一般3-5年。重点支持的研究领域涉及: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纳米技术、智能材料和新的生产方法、航空航天、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能源,地面交通,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知识社会的公民与政府、政策支持和可预见的科技需求、国际合作计划(支持发展中国家的项目,包括中国);国际合作经费除了单独列出来的国际合作计划中的3.15亿欧元外,还有2.85亿欧元分别分布在上述其它各主题领域。
我校段雪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由于具有良好的基础,经过外籍专家戴伟教授的不懈努力,在我国率先进入了这一高层次国际科技合作领域。为了推进这项工作,同时让我校更多教授了解这项计划的运行机制,直接获取更多信息,我校代表团专程来到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赛尔的欧盟总部拜访有关部门官员。11月12日,我们一行6人10:30来到离比利时王宫不远处的欧盟总部。经过严格的身份认证,门卫给我们每一位胸前带上一个访问标志后,自动门便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位女秘书带领我们进去。尽管门禁森严,让人产生莫测高深的感觉,一进到里面却是非常普通的一个个并不算宽敞的办公室。但这里却管理着欧盟的许多事务和大量的经费。负责FP6项目一位主任和两位助手一起接待了我们。王校长向他们介绍了学校的概况和科研优势领域。然后他们介绍了有关FP6项目的一些情况,并且表示愿意支持我校参与这一计划,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同时还就下一步将要实施的第七框架FP7重点支持的研究领域向我们提供了一些信息。
遵照王校长指示,国际处已与科技处沟通了有关情况,并将协力为我校的科研团队扩大国际合作提供优质的服务。
(国际处杨卫民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