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要闻

BUCT news

最新排行

最热排行

我校代表团访欧系列报道之二——我校与英国利物浦大学达成合作办学协议
2004-11-26 供稿单位:新闻网
  

利物浦是位于英格兰西北的一座美丽的港口城市,距伦敦189英里,离曼彻斯特仅28英里。利物浦大学建立于1881年,1903年获得皇家特许,是英国一个久负盛名的全日制综合性公立大学。该校自1902年产生英国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来,至今已有8位。该校目前有1,700多名教员,在校学生超过14,000人,其中研究生3,200多名。国际学生的人数2,800多,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本科生1,200多名,研究生1,600多名。利物浦大学以研究见长,拥有先进的实验室、图书馆和计算机设备,研究成果世界知名,整体水平在英国大学中排名在40位左右。

11月8日至9日,王子镐校长率领的代表团访问了利物浦大学,代表团成员有杨卫民、戴伟、张泽廷、王奎升、李效玉等五位教授。8日傍晚,代表团经过一个下午的长途跋涉,从纽卡斯尔按约赶到了利物浦,晚7:30利物浦大学校长Prof.J Drummond Bone与工程系主任Prof.Gareth D Padfield、科学系主任Prof. A Brian Tomsett 和化学系主任Prof.Stephen Holloway以及2位在该校工作的中国学者方大庆教授和肖建良博士热情接待了我们。第二天上午10:00,在同进晚餐各位的共同见证下,两位校长签署了合作事宜谅解备忘录。接着到几个系进行参观考察和现场交流。首先,化学系主任领我们来到主任办公室介绍了全系的概况,然后参观了一系列化学实验室,接着到电机系、工程系和生物系进行了参观访问和交流。每到一处,教授们都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代表团成员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交流,在征得对方同意后,除个别研究敏感点以外,还在现场拍摄了大量图片和影像资料。

访问利物浦大学的过程中,笔者感到还有这样两件趣闻值得与读者分享:一是英国大学教师在不同大学间调动工作时,其在原单位利用科研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可以随人一起调走,这一点着实让我们都意想不到。另一点是,如果你在英国看到某位大学教师的名片上写着“Reader”时,请不要理解成“读者”。在那里,这其实是一种职称,虽然从职级上仅次于教授,但有些“Reader”的水平并不比教授低。在英国大学教授岗位不多(利物浦大学化学系目前只有4名教授),晋升机制也有问题,因而使“Reader”的学术地位很受尊重。据说举世闻名的“李约瑟博士”也确实没有被评上过教授,而只是一名“Reader”。在利物浦大学工作的华人学者中,除了在电机系有一位年长的方大庆教授外,还在化学系有一位华人“Reader”肖建良。他带我们一口气参观了自己所领导的4个很大的实验室,研究成果也很多,手下的英国学者对他的学术造诣都很佩服。另外,在工程系有一位华人学者,从牛津大学毕业的李博士,目前是高级讲师。他在金属材料加工方面所做的研究也很不错。此次访问中,他们3位都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从而给利物浦大学国际处减轻了不少工作压力。

根据两位校长签署的合作协议,除了双方在学术交流和教师互访等内容以外,在教育合作方面也达成一致意见:我校相关学科的本科毕业生,在达到一定的英语水平要求后,经我校推荐和双方在我校进行的面试后可以到利物浦大学工程系或化学系攻读硕士学位。

(国际处杨卫民撰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