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要闻

BUCT news

最新排行

最热排行

我校陈建峰教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2004-11-11 供稿单位:新闻网

今年9月10号是第二十个教师节,教育部、人事部为此组织“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我校陈建峰教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全国教育系统开展向他们学习的活动。现将陈建峰教授的有关事迹介绍如下,希望全校教职员工以陈建峰教授为榜样,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做好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陈建峰教授1986年7月浙江大学本科毕业,1992年在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6月在浙江大学博士后出站,1994年7月到北京化工大学工作,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3月~1998年3 月在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化工系任客座教授,从事纳米复合材料工程研究,1999年2月~2000年6月在新加坡环境科技研究院任研究员,从事环境纳米材料等研究。现任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纳米材料先进制备技术与应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863”计划**功能材料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863”计划纳米材料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中国颗粒研究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理事,《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副主任编委,《化工学报》、《化工进展》、《功能材料》编委。

陈建峰教授曾获主要荣誉称号和奖励有:

1、 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03年)

2、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3年)

3、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2年)

4、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2年)

5、 第七届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2002年)

6、 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1年)

7、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1年)

8、 获国家八六三计划15周年突出贡献奖(2001年)

9、 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999年)

10、 获美国DOW化学公司研究员基金奖(1997年)

陈建峰教授曾担任多年本科生班主任工作,并一直承担大量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培养环节中通过言传身教,注重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和优良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培养,教书育人,诲人不倦,认真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他所指导的本科生、研究生中有30%左右成为校级优秀毕业生。作为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陈建峰教授工作作风严谨踏实,能够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事业、感情和待遇为纽带,吸引和稳定了一批优秀的年轻教师,组建了一支以博士为主体、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近20人的研究队伍,建立了“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业绩,并努力为中青年教师的茁壮成长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培养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863”计划项目负责人2人,受聘我校正高级职务岗位者4人,他本人多次获得我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所领导的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党支部曾被评为我校先进党支部。

他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了《反应器理论》、《化学反应工程》、《现代化工选论》、《纳米材料化学导论》等多门课程,教学效果优秀;积极参加国家“十·五”重点教改项目及学校教改项目,成效显著。先后指导本科生50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0余人,教学育人,孜孜不倦,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声望。陈建峰教授是我校化学工程学科年轻的杰出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超重力反应与分离工程、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工程、无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及工业化技术。在短短的六、七年内,他组建了一支以博士为主体的近20人的研究队伍,建立了“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还联合其他学科组建了“纳米材料先进制备技术与应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他是这两个机构的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计委高技术示范工程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等项目近30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9项,国家发明专利31项(其中已授权7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近100篇,出版专著2部,被邀请在Gorden Research Conference等国际会议和德国BASF公司、美国DOW化学公司作学术报告多次。作为优秀青年学者曾分别受到江泽民、胡锦涛主席接见。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