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下午,清华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范钦珊教授应邀来我校做题为《内容、方法、技术-----关于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的报告。我校副校长郭广生,以及全体老师听取了这堂讲座。
范钦珊教授任教育部工科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工科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指导组组长;国家面向21世纪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项目总负责人,教育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清华大学力学项目负责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96-750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清华大学985教学建设重点项目负责人。长期从事“非线性屈曲理论与应用”、“反应堆结构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从事“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等本科生教学工作与教学软件研制。兼任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北方交通大学、东北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等院校的教授。从教40余年,主讲 “材料力学”、“工程力学”、“板壳应力与设计”、“反应堆结构力学基础”、“材料力学计算机分析”、“弹性稳定理论”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自70年代末以来共出版著作、译著以及软件作品20余种,其中文字作品总计800余万字。
在2个小时的时间里,范钦珊教授旁征博引,风趣幽默,以独特的“交互式”方法,从“怎样评价研究型大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怎样提高研究型大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的投入、积累和创新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学校需要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切实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管理部门的指导与宏观调控作用”等方面对提高研究型大学教学质量进行了生动的讲述,并回答了在座老师的提问。范教授认为,抽象的数学推理可以通过多媒体体现出来。多媒体的运用,将开阔学生的视野,师生交流更容易,课堂更生动。“为什么有些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上体现不出效果”?范教授指出,课件效果不理想首先是理念问题。理念不对,做出来的东西就“黄”了。只有了解教学理念,在现代技术中融入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课件才适用学生。范教授还反复强调,评价课程是不是精品,不必刻意强调多媒体使用频率有多高,不要忽略了粉笔和黑板的作用。最精彩的思维也可以通过粉笔来演绎。无论是传统教学手段还是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是关键,而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有教师的投入、积累和创新,才能最终在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会后,范钦珊教授与我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名师和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