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断强化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建立教学评估的长效机制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北京化工大学逐步建立和完善本科教学工作自我评估和自我约束机制,自1998年以来,有计划地开展了三年一轮的院级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健全了校内质量保障机制和措施,促进了校内质量评估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1998年,北京化工大学开展了首轮院级本科教学评估,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教学管理职能的作用。通过评估工作调动了学院办学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对本科教学工作的宏观控制。通过评估,学校从战略发展的全局着眼,进行总体规划,致力于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全面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若干瓶颈问题。
通过2001年的院级评估,学校形成了总的整改意见。在此基础上,王子镐校长分别与各学院院长签订了“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暨院级评估整改责任书”。各学院在责任书中共承诺了43项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包括建设10个示范专业、5个教育教学基地、8个教学实验中心、2门国内精品课程,争取3项以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及若干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为实现上述目标,学校在经费上给予了相应的支持,并提供相关政策予以保证。
2004年的院级教学评估工作历时近三个月,采取随机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在随机检查阶段,专家组从各学院抽阅了2001、2002和2003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420份;评阅了65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试卷,涉及98个班级;选听了91门课;抽测了14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被抽测的学生达637人。在集中检查阶段,专家组听取院长的自评报告、教学副院长的教学建设和改革工作报告、总支副书记的学生工作(学风建设)报告;查阅有关背景材料;考察了25个教学实验室;召开了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院领导座谈会40个,重点检查了“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暨院级评估整改责任书”的落实情况;专家组向院领导和教师反馈评估意见。评估专家组集体讨论形成的评估整改意见,经校长办公会和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后,学校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各学院,作为本届学院领导任职考核的重要目标加以落实,有力地保证了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在三轮校内本科教学工作自评中,北京化工大学始终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为指导方针,把本科教学评估制度化,推动着学校自觉地按照教育规律治学和治教,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总结几年的评估经验,我们有如下的做法和体会。
1.指导思想端正、目的意义明确是前提。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明确评估的目的和意义,加强每次评估的针对性,掌握标准,突出重点;处理好评与建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软件与硬件建设的关系、质与量的关系以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评估与整改是两个相衔接的环节,事实上,后者的重要性超过前者,因此下一轮的评估重点是检查上一轮评估整改的落实情况,这样就可以杜绝评估工作的短期行为,真正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
2.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是关键。校长担任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建设与评估领导小组组长,直接领导评估工作。以校发文的形式把院级评估方案和评估的具体安排传达到每一位师生员工,并多次在全校各种会议上宣传和落实评估工作。在每轮评估过程中,为使学校和部、处领导进一步深入了解基层教学工作,加强学院之间的交流,学校还组织了以党委书记和校长等校领导为组长的评估观察团参加巡视,成员为全校中层干部和教学科研骨干。各级领导重视,师生积极广泛参与保证了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了实效。
3.组建高素质的评估专家组是保证。专家组成员包括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德才兼备的退休教师,也有多年在教学一线工作的知名教授和一些职能部门的现任领导,他们来自不同学科,有着丰富的教学、科研、管理经验,熟悉教学规律,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素质高、公正、公平,这是顺利完成评估工作的有力保证。
4.科学周密的组织是条件。在学习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价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形成校内自评的评估指标体系,成为科学、客观和全面地评估各学院教学工作的依据。评估工作开始,评价办预先作好计划、进度安排、明确要求,使整个评估工作紧张而有序进行。
北京化工大学定期对各学院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边评边改,重在实效,以此推动了学校和各学院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